組建半導體公司,小米持續發力芯片研發能否解快速發展“后遺癥”
4月2日,有消息稱小米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團隊進行重組,部分團隊分拆組建新公司南京大魚半導體,專注于半導體領域的AI(人工智能)和IoT(物聯網)芯片與解決方案的技術研發,并開始獨立
融資,松果電子將繼續專注手機SoC芯片和AI芯片研發。據稱,經此調整后,小米持有南京大魚半導體25%股權,團隊集體持股75%。
對此,藍鯨產經記者聯系到小米相關負責人并發送采訪提綱,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復。
公開資料顯示,松果電子成于2014年,系小米全資子公司,主要從事半導體芯片的研發。2017年2月28日,小米發布了澎湃S1芯片,成為蘋果、三星和華為之后全球第四家具備手機SoC芯片研發能
力的手機品牌。
小米AIoT(人工智能+物聯網平臺)戰略在2019年加速落地。公開資料顯示,3月7日,該公司宣布成立AIoT戰略委員會,小米“手機+AIoT”雙引擎戰略加快落地。小米稱將在未來的5年內,持續在AIoT
領域投入累計超過100億元。
但是,有業內人士質疑,小米IOT(物聯網)生態看似龐大,實則松散,由于產品較為低端,其品牌粘性也比較弱,產品線雖然寬泛,但是縱深的競爭力不足。
事實上,2018年以來小米頻繁調整組織架構,越來越重視資源整合與核心技術的研發。2018年9月,小米新設集團參謀部和集團組織部;2018年12月,小米對手機部和平臺部作出組織調整;2019年2
月,小米在手機部成立參謀部,顯示觸控部和核心器件部并入硬件研發部。
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向藍鯨產經記者表示,小米在幾年的時間內已經從一個創業型公司快速成長為大規模企業。因此小米此前野蠻生長的架構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發展。而小米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
留下了很多“后遺癥”,首先品牌力較弱,主打性價比的利潤空間有限,小米急需進行品牌改造。研發能力則是小米的另一個缺陷,對比另一家公司,華為正是因為掌握核心技術,研發能力強,才做到了
銷量大、價格高。
“芯片研發時間成本高、投入大、對技術人員要求高,小米此時發力顯得有些晚,能否在芯片研發上取得成就仍需觀察?!眲⒉綁m表示。
此外,藍鯨產經記者注意到,近日,小米還新成立了一家謐空間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。企查查數據顯示,該公司成立于2019年3月,注冊資本67151萬元,企業性質為外國法人獨資企業,法定代
表人以及總經理為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劉德,雷軍出任該公司執行董事。經營范圍涉及信息系統集成服務、軟件開發、自有房屋租賃等。